江苏理工学院一周要闻推送来啦!(1月15日——1月21日)
一周要闻
我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常州市“两会”
1月15日至18日,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政协常州市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市行政中心举行。市人大代表、校党委书记崔景贵,市政协委员、副校长叶霞以及其他政协委员参加了此次“两会”。
崔景贵全程参加会议各项活动,认真审议工作报告,提交了《关于培育高技能人才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建议》等四份建议。他在钟楼代表团发言时表示,学校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大力弘扬“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大力弘扬“惟实励新、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凝心聚力勇担办学使命,坚定不移提升办学实力,努力办好更为适合、更加优质、更具特色、更有情怀的大学教育,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务实行动,助力深入实施常州市“532”发展战略,努力谱写新篇章、作出新贡献。
我校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常州“两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作用,结合本职岗位,围绕中心大局,深入调研思考,积极建言献策,把委员作业写在万亿之城再出发的新征程之中,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贡献智慧力量。
据悉,我校政协委员刘琨等9人提交的《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口袋公园建设水平的建议》、马凌等16人提交的《关于挖掘“乐之秋白”党史资源,擦亮“红色名城”闪亮名片的建议》两项提案获评2023年度优秀提案;卢雅琳等人共同报送的社情民意信息荣获2023年度优秀社情民意信息。
我校召开新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1月17日下午,我校在正德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新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党委副书记贝绍轶,党委常委、副校长俞亚萍,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史晓进,党委常委、副校长范洪辉,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斌,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各专项工作组负责人,教务处、审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相关人员等参加会议。会议由俞亚萍主持。
会上,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各专项工作组负责人汇报了2023年新校区建设进展和专项工作开展情况及2024年工作重点和计划。随后,与会校领导就新校区工程建设、校园周边设施配置、设计施工方案优化、智慧校园推进、资产配置统筹、实验室共建共享等重点事项,以及新校区建设过程中廉政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俞亚萍就各专项工作组2024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做了进一步要求和说明,希望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各专项工作组以及各使用单位,能够利用假期内部深入研讨、外部加强调研,对现有规划布局、设计方案进行科学优化,提升方案的前瞻性、保证功能结构的长远性和持久性。
戴国洪做总结讲话。他对2023年学校新校区建设取得的建设成效表示肯定,对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各专项工作组和相关部门同志们的辛勤劳动和艰苦付出表示感谢,同时就今后新校区的建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以真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确保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和进度高效推进;二要精准推进建设工作,细化落实责任主体,精心谋划、周密部署、优化管理;三是超前思考提前谋划、做到未雨绸缪,整体性规划意识进一步提升;四要加强自身建设,守住廉政底线。他表示新校区建设虽然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使命光荣,希望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各专项工作组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加强联动,打响2026年新校区投入使用的“攻坚战”,保证进度、保障安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我校召开校城融合工作座谈会
1月15日下午,我校在正德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校城融合工作座谈会,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组织部、人事处、研究生院、学工处、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发展规划处、校城融合办、科技处、社科处、团委、继续教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职能部门、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座谈,会议由校城融合办主任张珍主持。
会上,张珍分别介绍了我校与镇江国家高新区、武进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的合作背景,并解读了与两家单位的拟合作协议。与会人员一一对两份协议提出了建议,并对我校校城融合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戴国洪总结讲话。他希望通过这次座谈会,能够充分吸收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使合作协议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学校发展需求。他回顾了校城融合工作办公室成立的背景和初衷,进一步明确了校城融合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和定位,并对进一步加强校城融合工作提出了很多规划和设想。他强调,校城融合工作是全校共同的事业,各部门、各学院之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加强沟通,加强协同,加强体制机制的健全,主动服务社会,争取校外资源,共同推进校城融合工作,助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我校召开学科建设推进会议
1月16日下午,我校学科建设推进会议在正德楼第二会议室召开。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俊出席会议,各相关学院院长、“十四五”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办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常委、副校长范洪辉主持。
会上,学科办副主任朱福先通报了学校“十四五”重点学科中期考核结果并反馈专家意见,解读了本轮学位点申报的新变化。各学位点负责人简要汇报了硕士点申报工作的进展。
范洪辉指出,目前我校学科建设还存在方向聚焦性不强、建设目标性不明、地方融入性不深等问题,希望各学科进一步加强建设,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学科建设的各项指标任务。
王俊分析了学位点授权审核工作和学校ESI前1%学科的最新进展与形势。他指出,一方面学位点建设要做到精准选择,服务国家和江苏发展需求,各专班和工作组要协同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ESI前1%学科体现了学校的科研水平,目前我校工程学首次入选,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后续还要继续跟进与加强,争取更多学科进入排名,进一步提升我校的知名度。
戴国洪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学科建设要做好三点,一是要充分认识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龙头作用;二是要以学科要素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促进学科发展;三是要明确学科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永久性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建设规划和体系。戴国洪强调,目前,学位授权审核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全力冲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校举办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洽谈会
1月15日下午,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洽谈会在正德楼第一会议室举行。党委副书记、校长戴国洪,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俊,德国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学院中国联络处主任许婕,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戴国洪介绍了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新任领导班子成员和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推进工作,王俊介绍了中德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情况。许婕代表梅泽堡应用技术大学介绍了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新模式及后续合作拓展意向。通过洽谈,双方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并表示将通过进一步沟通磋商,共同推动中德办学向更广领域、更深合作、更高层次发展。
会上,双方还就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协议续签、中德合作办学项目20周年庆典筹备,以及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我校召开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机械类、计算机类技能考试考点工作研讨会
为顺利完成2024年省职教高考考点工作任务,1月18日上午,我校组织召开江苏省2024年中职职教高考机械类、计算机类技能考试考点工作研讨会。党委常委、副校长俞亚萍,机械类、计算机类技能考试联考委成员,学生工作处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校外各考点负责人线上交流研讨。会议由技能考试联考委办公室主任许晓星主持。
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金兴坤在会上介绍了考试组织的基本情况、工作任务及考点考试注意事项。各考点相关负责人就进一步做好考试组织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表示将全力以赴、通力合作,确保技能考试的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会上,俞亚萍对各考点对省中职职教高考的支持和付出表示感谢,并就进一步做好2024年省中职职教高考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二要树牢规则意识,守好安全底线;三要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四要坚持以生为本,做好周到服务。她指出,职教高考是高考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大家身处其中,肩负重大责任;2024年参考人数增幅较大,这给考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她希望联考委和各考点齐心协力,提前谋划,高质量完成2024年省中职职教高考专业技能考试的各项工作。
我校举行2023年度学院特色学生工作汇报交流会
1月18日下午,我校在厚德楼220会议室举行2023年度学院特色学生工作汇报交流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俞亚萍,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保卫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参加会议。
各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分别从设计思路、实际举措、突出亮点、取得成效、未来展望等方面,汇报交流了2023年本学院特色学生工作情况。
俞亚萍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学院的特色学生工作“站位高、目标准、角度新、举措实、成效好”,对学生工作战线全体同志的不懈努力和付出表示感谢。她希望各学院以此次特色学生工作汇报交流会为契机,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固化长板优势,促进“一院一品”特色项目在理念上有根有魂、内容上有血有肉、方法上有声有色,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借鉴的育人项目,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书写好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我校举行审核评估专题报告会
为全面深刻把握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精髓要义,积极推进学校自评自建工作,1月15日上午,我校特邀国家督学、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审核评估资深专家、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教授作线上专题报告。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华,校教学视导专家,全体中层干部,各教学单位系(部、中心)主任、专业负责人等300余人在图书馆北报告厅参加会议。会议由王志华主持。
李志义教授以《准确把握审核评估指标内涵切实做好学校自评自建工作》为题,结合审核评估自身工作经验,对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设计导向、指标内涵作了权威、详细解读。他强调指出,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指导思想,重点考察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先进教育理念践行等,各高校要始终把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放在优先发展地位,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要按照“四个是不是”的标准抓好评建任务落实,全校每一个部门、每一名教职员工都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责任和义务。
王志华在主持报告会时强调,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推进审核评估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评建知识学习,提高迎评促建能力;要对标对表,坚持问题导向,以实际行动践行“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进而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
我校举办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
1月18日下午,我校特邀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副校长邓志良教授来校作教育数字化转型专题讲座。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志华,全校70余名教师在外语楼会议室参加讲座。讲座由王志华主持。
邓志良以“高等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与路径”为题,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21世纪人才培养、教育现代化、数字经济发展、ChatGPT对教育的挑战等角度深度剖析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四个阶段、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大举措等方面总结回顾了教育数字化改革情况,从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与教学、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教育评价等六个维度介绍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容与路径。他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核心是专业教学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对象是学生,主体是教师,落脚点是课堂。他指出,专业教学资源库是专业、课程数字化转型最好的载体,教学能力大赛与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是开展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最好的抓手,在转型过程中,要聚焦技术赋能重点问题,解决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痛点问题,不断攻克技术更新迭代的难点问题,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
本次专题讲座是我校“加强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江苏理工学院教师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提质赋能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提升我校教师数字素养,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助力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校4项科技成果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
1月18日,我校2024年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厚德楼220会议室召开。由河海大学姚红兵教授为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刘从峰教授为副主任以及来自浙江大学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委员组成鉴定委员会。副校长叶霞,科学技术处负责人以及鉴定项目组成员参加鉴定会,会议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马敬坤教授主持。
会上,叶霞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和指导表示感谢,向到会专家表示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希望专家们对本次鉴定项目给予指导和帮助,寄语项目组把握学习机会,认真落实专家意见,不断提炼创新成果,为奖项申报奠定基础。
鉴定委员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研究工作和成果情况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过质询和充分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我校4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3项科技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1项的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委员会建议进一步扩大成果的应用范围,高质量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我校召开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工作总结会
1月18日,我校召开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工作总结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俊,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研究生院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贾仕林主持。
会上,贾仕林从领导高度重视、强化人员管理、设置考点考场、确保试题安全、规范组考管理、严防考试作弊、优化考生服务、做好应急处置、加强工作宣传等方面详细总结了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江苏理工学院考点工作的基本情况与主要做法,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做好2025年研考工作的思路。与会职能部门领导就2024年研考工作情况以及进一步做好2025年研考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王俊对各职能部门在考试期间的工作与付出表示感谢,并提出两点要求:一是在全面总结2024年我校考点工作成绩与经验基础上,坚决落实“研考精神”,着力实现“三无、三稳、三确保”的研考目标,为2025年更好的完成考点工作提供建议和帮助;二是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要提前部署、科学谋划,各类设施设备要符合研考使用标准。他指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作为国家级教育考试,承担着为党和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使命,社会关注度高,考试安全工作责任重大,要克服一切困难,圆满完成“平安研考”的工作目标。
江苏科技大学来校调研研究生教育工作
1月17日下午,江苏科技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徐剑,生物技术学院、蚕业研究所党委书记钱平,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谭海波一行来校,就学科竞赛方面进行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王俊,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校团委、创新创业学院、各研究生培养学院院长、相关指导教师及部分研究生参加交流会。会议由党委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单文桃主持。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贾仕林致欢迎词,简要介绍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徐剑等领导介绍了江苏科技大学在学科竞赛方面的相关经验,重点分享了在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好的做法。与会人员就如何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达到以赛促培、以赛促研目的展开交流。
王俊代表学校向江苏科技大学同仁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指出学科竞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工作,关系到我校未来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他说,抓好学科竞赛,一是要建立信心,勇于突破现状;二是要正确认识学科竞赛的目的,这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三是要正确领会和把握学科竞赛发展规律,找好自身落脚点;四是要彰显学科特色、关注民生热点,走出校学科竞赛新路子;五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到科学谋划、组织有力,发动师生、真抓实干。
我校召开期末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
1月12日下午,我校在正德楼第二会议室召开期末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王俊,培养单位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领导,研究生秘书,研究生辅导员,党委研工部、研究生院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研工部部长贾仕林主持。
会上,贾仕林就本年度开展的党建工作、招生与管理、培养与学位等主要工作进行了通报,总结了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布置了期末相关工作,对下学期党建、招生及考点、培养、学位、导师、平台、竞赛等重点工作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有关工作要求;党委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单文桃介绍了学位、导师、平台、研究生竞赛等情况,并布置有关工作;研究生院副院长张长英从“2点通知、4点提醒、1点建议”介绍了近期开展的研究生教学工作,并部署了下学期研究生课程期末考核归档、教改课题申报、优质资源培育、学位点专项核验准备等相关工作。
王俊在会上讲话。他指出,研究生教育管理需遵循规范化、程序化、品牌化;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做好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管理,注重提质增效;要开展研究生教育改革,打造江理工研究生教育品牌。他希望大家以研究生教育高质量提升为目标,参照江苏省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标找差,推动我校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
我校中吴科研创新团队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近期,我校中吴科研创新团队——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大气污染检测和控制”团队在国际公认的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11.4)上发表题为“Excellent mercury removal in high sulfur atmosphere using a novel CuS-BDC-2D derived by metal-organic frame”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21/acs.est.3c06653)。我校为该论文第一单位,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李贞老师为第一作者,团队带头人赵松建教授和骨干成员叶招莲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是我国大气汞污染的重要来源,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有效控制冶炼烟气的汞,赵松建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零价汞去除材料——CuS-BDC-2D。该材料具有高度分散的CuS活性位点、MOF框架结构特性和高度暴露的缺陷位点,在高浓度二氧化硫(SO2)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去除零价汞。这项研究创新性地开发零价汞吸附的新思路,为解决当前高硫气氛下零价汞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其成果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团队自2021年底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政策,围绕减污降碳开展研究工作,在科研及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果,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目前发表高水平论文32篇(中科院一区论文15篇、二区13篇),申请发明专利15件,授权发明专利8件,发明专利转化2项;联合申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1项,获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10项,到账经费500余万元;指导研究生获2023年江苏省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1篇,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市政环境类创新实践能力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获江苏省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5项。目前团队正在将成果进行凝练和转化应用,计划申报省部级奖项。
我校新能源器件开发与运行管理团队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
日前,我校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新能源器件开发与运行管理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nergy》上发表题为“Narrow middle channel design in counter-flow microfluidic fuel cell with flow-through electrod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采用极窄中通流道设计解决了对流型微流体燃料电池内阻过大的问题,实现燃料利用率和输出功率的同时提升。
据团队负责人李丽介绍,该团队2023年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0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8篇,二区2篇),其中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期刊上发表题为“Mixed cellulose ester membrane as an ion redistributor to stabilize zinc anode in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16/j.jcis.2023.03.079),我校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团队骨干成员孙艳云为第一作者;在《Ceramics International》期刊上发表题为“Improvement of thermal cycle stability of YSZ-glass composite seals for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 solid oxide fuel cell”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16/j.ceramint.2023.08.359),我校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团队骨干成员王晓春为第一作者。在《Energy》上发表题为“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compact and lightweight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xially mounted cooling tubes for cylindrical lithium-ion battery module”的研究论文(论文链接为:https://doi.org/10.1016/j.energy.2023.127410),团队成员、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单帅为第一作者,团队负责人李丽老师为通讯作者。
据了解,该团队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政策,紧密围绕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开展研究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果。团队负责人李丽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获第三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提名奖,骨干成员王晓春入选常州市“龙城英才”创业类领军人才,骨干成员孙艳云老师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该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项,主持企业横向项目12项,到账经费600余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7篇(中科院一区10篇,二区11篇),授权发明专利8件,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等省部级奖项2项;该团队成员作为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汽车服务工程)、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学院、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基地的建设工作。同时,该团队成员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4项,指导本科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3项。该团队表示,后续将继续围绕新能源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积极推进相关成果的转化应用。
媒体理工
往期推荐
“寒假暖心行动” 江苏理工学院2024届毕业生网络招聘会
当你以《孙子兵法》的方式打开期末考试周……
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官网
美编:大学生通讯社 新媒体部 邵向宇
校对:大学生通讯社 新媒体部 陈家伟
审核:蒋相杰、许琳
投稿邮箱:2472046176@qq.com
点亮1984个赞和观看,让世界听见江理工的声音!